“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夏商周时期,青铜器采冶铸造技术造就中国青铜时代的最高生产力水平,金属精炼的块范法、失蜡法经过数千年迭代,演变出精密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先进手段,文化代代传承,技术融古汇今,持续锻造着大国重器的传奇。
钻探船潜入深海,河南金刚石制成的钻头,能穿透坚硬的地壳岩石层;航天器飞过大气层,表面高热导率的热防护材料也有河南造……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生产,河南铸锻产业不断突破新材料领域一层又一层“天花板”,为崛起新河南持续注入强大动能。
三千年前的冶炼场,商朝工匠们将铜矿石与木炭一同投入炼炉中,高温燃烧出粗铜块,经过进一步精炼提纯后,把纯净铜液倒入蜡模空腔,冷却凝固,便得到一件可以传承至今的青铜器。
今天的锻造车间,数排巨型液压机械臂节奏整齐划一地作业,装备传感器的熔炉自动调节温度、加热时间和保温周期,螺旋压力机将金属成型为造型复杂的锻件……生产领域从航空航天的超合金材料,到巨型的能源设备部件,以及精密至极的医疗器械,日积月累地探索与突破材料性能的极限。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尧山实验室揭牌仪式上强调,要聚力科技攻关,瞄准新型材料领域科技前沿和重大产业创新需求,大力开展战略性、先导性科学研究及共性基础研究,聚焦原创性、变革性、迭代性、颠覆性技术开展攻关,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和典型应用。
禹州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信息工程大学合作,研发“铁液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客户现场工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远程服务平台积累的数据,为输出行业标准提供了动力源。“以包芯线产品为例,恒利来实现了‘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长期服务中国中车、中国重汽、一汽铸造集团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恒利来运营副总王昱方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洛阳隆华科技集团则在节能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其高效节能复合型蒸发式冷却冷凝换热技术被国家工信部列为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广技术。近两年来,隆华科技持续投入数千万元用于产能提升和环保设备设施、技术的改造,环保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河南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生产的各种规格型号自由锻造件和模锻件,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船舶、火车、石油等领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记者注意到,在去年6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重点工作的通知》,持续提升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其中明确,在发挥优势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方面,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建设一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形成一批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洛阳、安阳、许昌等地还将推动铸造园区建设,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入园,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
在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方面,瞄准铸造行业大型化、精密化、轻量化、复杂化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依托省内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新型铸造、新型材料、质量控制、缺陷预防与控制等共性技术攻关研究,重点发展汽车铸件、农机装备铸件、矿山冶金重型机械铸件、大型主机设备铸锻件、航空航天和船舶等高端合金铸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大小企业融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作为传统重工业产业,铸锻行业智能化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
以铸造企业为例,可以从人工操作转变为引进自动化机械和机器人技术;能够最终靠安装传感器和实施物联网技术,实时收集生产数据;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优化生产的全部过程,实现故障预测和维护;能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对生产设备做精确控制。
对此,上述通知中提出,在深度实施智能化改造方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铸造和锻压生产的全部过程、全要素深层次地融合,支持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装备及生产线,申报技术改造、“机器换人”等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企业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的全部过程智能化。
同时,鼓励企业组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能力成熟度评估,遴选一批铸造和锻压领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典型场景,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车间,引领行业智能化制造快速发展。
制造业的碳减排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传统铸锻产业向绿色化转型,已经是常谈课题。
4月17日,2024河南省铸锻工业年会上,中国铸造协会、中国锻压协会、河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们与省内外铸锻行业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一同探讨铸锻行业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模式发生了变化,而且低碳转型时间有限,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企业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加分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及格线’。”中国铸造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勇对铸造行业如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了阐述。
在他看来,铸造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行业协会应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深入研究铸造行业的碳减排路径。同时协会也应考虑到产业链的安全问题,确保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受影响。
全省层面,河南也在全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带动产业绿色低碳升级。
记者注意到,此前,省工信厅公布了包括“氧化球团回转窑用节能长寿功能不定形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内的18项系统解决方案,作为河南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优秀解决方案多领域、齐发力,推动工业公司开展绿色低碳改造,提升整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与此同时,包括“深冷制氮工艺替换PSA吸附制氮节能降碳项目”在内的27个典型应用案例也予以公布。这些案例展示了工业项目如何在生产中有效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别的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打造千亿级和百亿级的产业集群的同时,践行“双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