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开市以来深层次、关键性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意见。同日,北交所发布了首批具体改革举措。北交所在成立两周年的时点,就此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序幕。
可以看到,《意见》提出的一揽子针对性举措,意在进一步推进北交所稳定发展和改革创新,加快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系统合力。在此背景下,各地积极推动优质中小企业借助北交所改革机遇对接长期资金市场,通过长期资金市场做大做强,服务当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1年9月,北交所落地。作为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长期资金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创新举措,北交所设立之初的定位便在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运行两年后,随着《意见》发布,北交所如今迎来新一轮改革。
其中,《意见》围绕服务中小企业,从融资端、投资端和交易端等方面提出19条系统性改革举措,并提出中长期目标。即,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质量、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再用5到10年,将北交所打造成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基础制度完备、品种体系丰富、服务功能充分的发挥、市场监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
为落实《意见》,北交所同日推出首批八项改革创新举措,后续北交所还将以“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为原则,推出一揽子改革举措。目前来看,首批改革举措涉及增强买方力量、促进投融两端动态平衡、推进投资端建设等多个市场关切的方面。
“北交所新一轮改革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将进一步带来实质利好。”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提到,从《意见》和首批具体改革举措来看,北交所通过新一轮改革着眼于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更方便快捷和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在企业成长阶段逐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通过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安排以及改善交易流程和环境、提升市场流动性的改革,不仅增大了优质中小企业的上市机会,也将增强其上市后的获益性。
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抢抓改革机遇,北交所已成为各地长期资金市场战略的主攻阵地。
以四川省为例,为大力支持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挂牌,四川省政府出台企业改制上市行动方案,将“用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与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直联机制”作为四川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政策措施之一。同时,企业培育方面,四川省提出优化《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管理办法》,将“100家北交所重点”作为发展目标,帮助解决企业的困难及融资需求,提供针对性指导。财政支持方面,四川省财政对入库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北交所上市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阶梯金额的一次性补贴。
四川证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对四川省20个市州进行走访,目前北交所已成为各地长期资金市场战略的主攻阵地。以成都市、德阳市两地为例,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关于支持企业北交所上市的若干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企业赴北交所上市工作方案》等支持政策,并将‘用好北交所直连机制’写入成都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德阳市则已与四川证监局、北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获悉,实际上,在省级层面,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四川证监局、天府新区管委会与北交所也已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协作。
除了四川,9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带队到北交所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商定充分的利用北交所“三服务”全国行等市场服务举措,支持浙企抢抓先发优势,并将在市场开拓、长期资金市场服务和三四板制度型对接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其中,自北交所设立就立即成立了专司辖区新三板和北交所公司监督管理工作部门(公司监管三处)的北京证监局,在《意见》发布后第一时间向北京市政府汇报改革情况,并向辖区挂牌公司、中介机构等推送改革举措。日前,北京证监局联合北交所共同组织召开了“深改19条”政策宣讲会。北京证监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辖区已有1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10家企业正处在审核或注册阶段。下一步,将面向辖区企业持续做好政策宣介,积极引导优质企业把握好政策红利,实现北京企业与北交所共同高水平发展。”
上海证监局建立与北交所重点个案联推、重点保荐人跟踪问效等工作机制,引导辖区合乎条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找准定位、抢抓机遇,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先行先试、金融创新的优势,一同推动北交所综合改革政策在上海落地见效,更好地发挥长期资金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功能。
近日,广东证监局联合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北交所等单位,举办“推进粤企赴北交所上市专题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积极地推进粤企“北上”。“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国证监会高质量建设北交所有关工作部署,加强与工信、金融等部门协作,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北交所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下,抓住北交所本轮改革机遇,让地方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快对接长期资金市场,利用北交所做大做强已成为各地各级经济主管部门、单位共识。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216家,随着《意见》发布和各地积极行动推动改革利好落地,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按下加速键。
“本轮改革实施后,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路径更加多元,预期更加明确,上市时间进一步缩短,北交所市场估值、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合乎条件的企业向沪深交易所转板路径更为畅通,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功能将会更好地发挥。”四川证监局有关人员提到,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和上市条件的包容性,有利于四川省更多合乎条件的优质企业借助北交所改革机遇对接长期资金市场,通过长期资金市场做大做强,服务四川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该人士提到,四川省的“专精特新”后备力量充足,“小巨人”企业共有343家,其中75家“小巨人”企业入选四川省2022年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占比21.86%。“允许合乎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的北交所制度改革红利,将助力四川省创新属性强、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中小企业直接对接北交所,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6月,四川181家挂牌公司中,39家满足北交所上市标准,家数排名全国第11位,未挂牌的北交所后备企业132家,其中已股改企业20家。四川证监局上述人士提到:“本次改革除了允许合乎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外,还明确合乎条件的企业无须挂牌12个月即可申报北交所,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可直接申报北交所上市,也取消了挂牌企业晋升创新层需融资1000万元的要求,逐步扩大了可申报北交所和晋升创新层的企业范围。上述符合条件的企业将加快北交所上市步伐,促进四川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从企业层面来看,华阳变速(839946.BJ)董事长陈伦宏对记者提到,公司管理层已经关注到了北交所相关改革意见及措施,并积极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北交所出台的相关改革制度及规则。虽然暂无转板相关的计划与安排,但“北交所发布了投资的人适当性、上市条件执行标准、转板、发行底价、做市交易、融资融券等七方面举措,这有利于增强公司股票流动性,能大大的提升投资的人对公司的关注度,拓展公司融资渠道,实现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总体来看,现有的21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9.96%,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期下降4.01个百分点。而这背后是北交所上市公司通过市场融资有效补充了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北交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54家新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融资100.93亿元。同期北交所上市公司现金利息支出占有息负债比重较2022年、2021年同期均有所减少,融资成本逐年下降。
未来,随着北交所将进入高质量建设2.0版本,不仅为企业上市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增量投资者和资管行业布局加码的空间也在进一步放大,流动性问题“破局”,专精特新企业有望更进一步用好用活北交所改革利好。而在此背景下,监管、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各方面的一同推动,将加速政策红利惠及企业并反哺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提到:“一方面,监管部门在把控风险的情况下简政放权,提升专精特新领域优质中小企业的上市效率,减少上市、融资中间环节和费用,减少相关成本为公司发展‘减负’。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的创新工作增强北交所市场流动性,例如推动机构在合规安全的前提下开发出更丰富的产品。流动性问题的‘破局’将使得企业更好利用北交所市场获得发展和进步。”目前,北交所有11只主题基金和12只指数基金。本次改革将完善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评价体系,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投资北交所上市公司力度,支持北交所主题公募基金产品的注册和创新。
除了监管层面,王鹏进一步提到,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逐步加强各类高新、科技园区合作,同时通过股权、债权、资金补贴等多元化形式培育和挖掘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此外,加大宣传、对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搭建企业与北交所、有关专业服务机构的沟通桥梁。如此,不仅为北交所储备、推送更多优质企业,也能在企业利用北交所成长壮大的同时反哺地方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对于中介机构而言,展开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服务,例如发挥券商专业化能力,对融资、挂牌、上市、并购、转板等各环节、各需求来做对接,切实承担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下一篇:文物仓库提高改造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