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在周一,月之暗面陷入仲裁疑云,《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仲裁发起方要求的金额补偿近一亿美元;紧接着,公司几位出海产品负责人已于近期离职创业的消息又成为了焦点。
对于仲裁一事,月之暗面方日前通过代理律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称,“我们大家都认为该事项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具备事实基础,本所将依法提出抗辩”。
而对于出海产品负责人的离职,有接近月之暗面的知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月之暗面的出海项目在今年6月就已经撤掉,原因则是出海业务盈利没有到达预期。“公司目前还是更聚焦于Kimi产品的开发,认为现阶段提升智能能力更重要。”据悉,为了这一目标,月之暗面还在今年8月将微软亚洲研究院前首席研究经理招至麾下。
月之暗面作为一家大模型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因为年初阿里的大笔投资而声名鹊起,一跃成为200亿身价的明星赛道独角兽。随后,公司的拳头产品Kimi在C端爆火,甚至在证券交易市场还掀起了Kimi概念股的投资热潮。但与此同时,围绕这家明星公司的争议也由此开始变多。
月之暗面开启海外业务布局的背景,是大模型公司纷纷出海试水以缓解盈利焦虑。其中。出海探索较为成功的,是同为头部大模型创业企业的MiniMax,其出海产品Talkie10月月活达2062万,增速超过了聊天机器人领域的霸主Character.AI。
月之暗面今年初在海外推出的Ohai产品,对标的正是Character.AI。在这款情感陪伴类AI产品上,用户都能够自由选择自身想要对话的角色,进行文字对话。同时,除了文字聊天之外,还能和虚拟角色进行语音对话。其推出的另一款出海产品,则是AI生成视频工具Noisee。
按照上述知情人士的说法,早在今年6月,月之暗面就已经因为意识到出海并没有如预期那样盈利丰厚,选择了停止投入,“这也符合Fail Fast的硅谷创业理念,在开发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尽早识别并承认失败的可能性,以便能快速调整方向或停止投入资源。”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也是在今年6月,杨植麟曾公开表示,“将集中精力做好Kimi这一个产品和品牌。”
随着业务进入调整期,公司人才也开始流动。消息显示,月之暗面前Noisee产品负责人明超平,正以5000万美元的估值为其新创业项目融资;前Ohai产品负责人也于近期离职创业。
不过,据上述接近月之暗面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当前也招募了不少人,“亚洲研究院前首席研究经理谭旭就在8月加入了月之暗面,主要负责研发端到端语音模型,打造类似GPT-4o的产品,目的还是为了加强Kimi的功能。人员的流动总体还是跟随业务调整变化。”
也就是说,在整个AI赛道都在讨论如何商业变现的当下,月之暗面将业务重新聚拢在了大模型的研发。今年9月,杨植麟在天津大学演讲时表示,文本模型就像大脑决定智能上限,多模态通过文本、语音、视频、图像等来扩展技能范围。
据悉,端到端语音模型是月之暗面目前很重要的业务方向。就在不久前,Kimi在语音功能上有了新的进展,已开启语音通话功能的灰度测试而在受市场关注的视频生成大模型上,此前的市场消息显示,月之暗面目前有十人左右的团队在研发视频模型,但为确定保证产品更具差异性,对外发布计划仍在推迟。
月活情况方面,据第三方机构统计,Kimi10月月活突破了千万,仅次于豆包、文小言。月活增速达36.54%。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本次仲裁的申请方,来自循环智能以及循环智能7家投资方中的5家: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博裕资本、华山资本和万物资本。被仲裁的是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目前,相关电子仲裁申请书已递交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但仲裁涉及的详细的细节内容并未披露。
循环智能是杨植麟和张宇韬此前的创业项目,企业成立时间是2016年,为一家面向企业营销客服的AI软件提供商。据悉,在循环智能时,杨植麟并非CEO,主要负责的是AI和产品等业务,张宇韬则是CTO,CEO是后来并未参与到月之暗面创业中的陈麒聪。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仲裁发起方要求的补偿数额将近一亿美元。目前,仲裁方对月之暗面采取的追责行动已持续数月,而时间点正是在月之暗面拿到了阿里的大笔投资之后。
老股东不满于股份补偿份额的说法由此而起。据上述知情的人偷偷表示,在去年创办月之暗面之前,杨植麟就和循环智能的一众老股东和董事达成共识,“包括口头、邮件和协议,当时没人提出异议。彼时月之暗面的体量还很小,后来才出乎意料地跑到国产大模型的第一梯队,几家没参与的机构引发落差。”
一位擅长长期资金市场和私募业务的法务总监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用新公司份额作为补偿的做法来自于硅谷,“包括金沙江在内的老投资人都来自硅谷,他们应该很了解行业规则;而作为连续创业者的杨植麟,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会对原来支持的老股东给出相应交代。”
从公开融资信息中能够正常的看到,循环智能截至目前共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除上述5家提起仲裁的机构外,还包括真格基金和红杉中国。值得一提的是,没有参与发起仲裁的真格基金和红杉中国,正是月之暗面超2亿美元天使轮的投资方。而循环智能最早期的投资人金沙江,则并未出现在月之暗面的股东序列。
对于国内大模型,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一直公开表示不看好。另有知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循环智能最早的天使投资人——前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张予彤,则对于月之暗面后来的成立到融资都起到了很大的主导作用。张予彤在今年4月已离开金沙江创投。彼时还有消息称张予彤将加入月之暗面,但该消息后来被月之暗面方否认。
一是,杨植麟重新创业,有没有违反竞业规定?二是,如果月之暗面当时真的不被看好,那么为何老投资人还会让技术大牛杨植麟从循环智能抽离出来?三是,超2亿美金的天使轮融资能快速完成,是只因为有杨植麟这一技术大牛,还是有相应人员、技术,甚至市场作为铺垫?
天达共和合伙人杨川平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竞业禁止期的创业,肯定是被禁止的。“如果存在该现象,则需要得到相关权利人的豁免,而豁免书一般是书面形式。若为口头约定,则需要相关证据,证明其确实存在且可以成立。”
不过,在这位上述法务总监看来,“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当时双方应该是没有签署竞业禁止期创业的相关规定,不然老投资人方早就以此作为聚焦点。另一方面,杨植麟的重新创业,有几率存在知识产权(IP)的争议,即杨植麟有没有可能利用循环智能的技术成果,来创业月之暗面。”
“特别是第二点,在老投资人声称没获得豁免书的背景下,都可以去争论。只是,在谁主张谁举证的情况,老投资人要证明此事恐怕较难。”该位法务总监进一步表示。
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的仲裁消息只是双方矛盾显露浮现出的一角,“在各方利益达成一致之前,围绕这家明星公司的争议仍将不断。”